出土的殉葬人俑
而后到了汉朝,随着时代和文化的进步,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慢慢被废止,而改为将陶俑、木俑代替真人下葬,这些时候妃嫔有了更人道的安排(关于这个我们下几篇再说),但是汉开始废止只是暂时的,并不是殉葬制度在历史上就终了了。后来到了与宋同时代的辽、金等政权,殉葬制度再次兴起,主要是因为当时统治的主流文化还较为落后,比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,给他陪葬的不仅有他的姬妾,还有好多大臣。同理,取而代之大宋政权的蒙古,在崛起时尚处在原始社会状态,自然没有太先进的文化意识,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,随之而去的是几十名蒙古贵族女孩,并且为其扶柩而归的随从,将沿路所有经过的路人全部杀掉为成吉思汗驾崩作祭。此后,整个元朝每一位皇帝死后,都会杀掉一些妃嫔作为殉葬。
珍藏多年的朱元璋像
不过,活人殉葬并不是汉代以后少数民族政权的专属,奇葩朵朵盛开的大明王朝就为我们准备了典型的栗子。源头就是奇葩大哥大,朱元璋,这真是一个从长相到喜好都葩炸了的皇帝。朱元璋驾崩后,遗诏就是,依古制(依得真古)凡未生育过的嫔妃皆令殉葬。最后随这个鞋拔子脸进了坟墓的,有多达四十六名妃子,还给这些可怜的女子起了悦耳的称呼,曰“朝天女“,之后即位的朱允炆倒是对这些朝天女的家人作了丰厚的犒赏,就连朱棣抢了朱允炆的皇位、抹去朱允炆一切政令痕迹,都没有废掉对这些朝天女的优抚。但是我依然有种”假慈悲装个p“的赶脚。明成祖死后也非常心安理得地沿袭了这一惨绝人寰的制度,虽然没有朱元璋那么变态,但殉葬妃子也多达30人。之后仁宗、宣宗、代宗,没一个不要妃子陪葬的。但是还好,明代的陪葬制度没有传承到最后,将这一鬼制度除掉的,还是个废物皇帝,明英宗。这货就是土木堡之变傻乎乎被瓦剌掳走,又稀里糊涂当了太上皇,搞了半天复位最后依然昏头昏脑的朱祁镇,对,就是之前热播的《女医明妃传》里头霍建华演的那个人,历史上的明英宗既不可能有你华那么帅,更不可能有小说那么牛,不过他着实干了一件伟大的事,就是以强硬的态度废掉了活人殉葬。因为朱祁镇小时候,正好目睹了老爹挂掉时即将殉葬的宫女们嚎啕大哭的虐景,整个人童年的阴影使他窝囊的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,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,他很坚决地阻止要继续”古制“的亲王朱有炖(这个名字,猪有炖,原谅我脑洞很大地笑了。。。)这样对待他的姬妾,从而令明殉葬止于此。
满清之初,妃子随夫殉又着实复燃了一番,女真有无子之妾殉葬的传统。不过,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,虽为嫡妻,并育有子嗣,却也被逼殉葬,这其中更多的就是利益纷争了。后来到了康熙时期,文化发展社会进步,殉葬制度就在清朝也画上句号了,清王朝对于皇帝死后的妃子比起前朝来还是很优待的。
关于殉葬的时候怎么殉呢?活埋是一种不太可行的方法,因为帝王陵墓墓室很多都是高大恢弘的,那么多活人放进去,掏了皇帝祖坟跑可就脱了靶了。最早的做法有将殉葬者手脚捆绑,放入墓室后摆好姿势,还有像传说中的在脑袋上开口子灌水银,从而保持尸身不腐,到了明朝,史料记载就比较丰富了,据朝鲜官史记载,一位嫁到明皇室的朝鲜妃子,在皇帝死后被要求殉葬,所有宫女被太监驱赶到一个宫殿,梁上挂满若干白绫,斯时哭声震天,凄厉异常,妙龄芳魂转瞬即逝。怪不得连明英宗都留下了终身的心理阴影。
最是无情帝王家。后宫。殉葬。这些惨烈痛绝的字眼,却都仅仅是历史的细枝末节。史书的背面,一定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累累伤痕。
听说故事里的天都,依然是锦绣繁华……
往期精彩文章推荐
关于时拾史事
搜索微信号: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,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。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。时拾史事读者群号 535858375,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。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@outlook.com
更多文章,长按关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